banner
cream cat

cream cat

个人博主,无聊的人,不定期分享各类无聊但有趣的文章和小说,部分作品取自网络,如喜欢请支持正版

科學的尽头是玄學?

一、信玄學的人很多,而且我相信這個群體的數量並不會減少,因為不管科學發展到什麼地步,就算解釋了現在人們想知道的所有事情,也總會有新的未知邊界,所以玄學不會死。

二、其實玄學也並非沒用,很多老闆做大了之後,總覺得要搞點玄學才安心,這也沒有不好,請了風水大師,擺了陣,如果能讓人在事業上更自信,錢就沒有白花;或者信佛信神信什麼都好,如果能讓人敬畏神秘力量,從而多行善事,也不是壞事。

三、玄學,是人們試圖用不完全歸納的形式,或者沒有嚴格實證根據的前提下,對事物做出解釋,或是指導預測未來。它的作用往往不是真的為了做對事情,而是帶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影響。所以如果你原來很信的,那我不會讓你不信,你去好好研究,研究得越深入,你就越覺得它有用,這個時候你做一些正向的事情,對你的心理就越有正向的影響,做事就更容易成。但如果你是將信將疑的,那麼玄學其實很難給你帶來正面增益,那我就會把道理給你說明白,省的你之後遇到負面事件,還不像 “大師” 一樣知道如何 “破解”,這時候反而會變得畏首畏尾,增大把事情搞砸的概率。

四、其實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其他的什麼土地上,幾乎都有玄學的歷史。而且玄學的路徑幾乎都是差不多的,一開始是一些在現代人聽起來很荒誕的事情,比如彈點灰到水裡就能治病,吃點紅色的東西就能加速造血,或是燒個草就能預測吉凶。後來會稍微 “正經” 一點,總之就是聽起來像那麼回事兒,不會讓人覺得把自己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

五、為什麼玄學要進步?因為科學在進步。可以這麼說,如果科學中的理論、實證和工具不持續進步,我們現在依然還會信幾千年前那一套。科學每揭開一層這個世界的面紗,玄學就得整點新的,因為顯然舊的那些 “不可知”,變得可知了,人們意識到原來那樣想是不對的,所以不整點新的就不行了。你現在還會信雷公電母嗎?還會信雷劈壞人嗎?你不會信。你為什麼不信?因為當雙方都給出解釋的時候,你肯定是信更有根據的那個對不對?所以科學吞噬的,其實全是玄學的地盤,但玄學不會滅絕的原因是科學總有邊界,而邊界外就會是它的新地盤。

六、以前大家都覺得計算機絕無可能在圍棋上戰勝人類,因為圍棋包含了最古老的人類智慧,大家覺得圍棋是一種人生的大局觀,李世石說這是它需要花一生去修行的,裡面甚至體現了為人處世的 “道”。這是一種藝術,而機器則沒有大局觀,也不懂藝術,靠冰冷的計算,如何在無法窮盡的複雜事物上戰勝人類?但阿爾法狗的橫空出世,直接把李世石打崩潰了,原來圍棋裡面並沒有什麼狗屁藝術,就是你的計算力不夠,才會認為它是一種藝術。同時就像那句流傳很廣的話:AI 和人類的交會是很短暫的,你看它過了很久都沒變化,是因為離我們還很遠,一旦它離我們很近了,其實跟我們的交會就只有一瞬間 —— 那個李世石贏了阿爾法狗一盤的瞬間,就是唯一的一次交會,自此人類就再也不知道 AI 去到什麼層次了。是的,連感知層次的差距都做不到了。

七、阿爾法狗並不遵循我們的棋譜口訣,我們所有的 “騙招” 和 “陷阱” 無論設計得多麼精妙,都毫無用處。那些所謂的 “只應天上有” 的奇招怪招,在 AI 看來都是漏洞百出,然後用平凡的一步,輕鬆破解。原來這些 “藝術”,都是認知和計算力低下的人類專屬的自嗨。珍瓏棋局的破解之法,是要主動求死,這在人類的智慧裡不太可能做到,能做到的就是什麼都不懂的虛竹了,但在 AI 看來,求生還是求死根本沒有差別,都是普通的一步而已。什麼輕功內功,也是一個道理,你什麼功再精湛,去碰碰就知道了,大家都不要嘴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跳再高,一定高不過奧運冠軍;你再能水上漂,也漂不過跑酷高手。所有傳言中的裘千仞,最後都會被打假成裘千丈。我們知道了人體內部是怎麼回事,知道了 “靈魂” 是如何由算法 “湧現” 的,也知道了月亮的上面都是坑,那裡既沒有嫦娥也沒有吳剛。

八、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其實這句話的原話是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傳言的出處是愛因斯坦,但愛因斯坦否認了他說過這句話,愛因斯坦是明確反對具象化的上帝的。牛頓後期轉向神學,也是因為在他生活的年代,找不到更好的解釋 “第一推動力” 的問題,且當時宗教和政治不分家,牛頓後期不停追名逐利,維護宗教統治也在情理之中。可我們都知道,這些後來都被解決了,假如牛頓生活在這個時代,他是不會轉向神學的。科學的盡頭當然不是玄學,因為科學是沒有盡頭的。而玄學的地盤,恰恰是那些尚未被科學的光照到的地方。在那些地方,其實你可以信一點玄學,只要它能給你的精神帶來一些正面的增益;但在那些已經被科學照到的地方,我們盡量還是實事求是,否則只會害了自己。很簡單的例子,西藏人和上海人,哪個平均壽命長?不吹不黑,能差上 20 年,這是水土的問題還是空氣的問題?都不是,是腦子的問題。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